
衣
七月,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均温
都已经达到了30度
凉席可得赶紧铺上
不然晚上要热得睡不着觉了

南宋 佚名 槐荫消夏图 故宫博物院藏
“青苔地上消残暑,绿树阴前逐晚凉。
轻屐单衫薄纱帽,浅池平岸庳藤床。”
这是白居易的“逐凉N件套”
古人虽然没有空调可用
但也懂得用扇子扇冰实现手动制冷

宋 佚名 宫沼纳凉图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
在室内可以靠空调续命
偶尔还得加件披衫以免冻着

唐 周昉 簪花仕女图 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但要是在室外
也得用回老办法
遮阳帽、遮阳伞出门都得戴上


左:元 佚名 夏景戏婴图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右:元 佚名 杜甫像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衣裤自然越轻薄透气越好
凉鞋一穿可谓是“足下生风”
不过也要记得给脚脚做防晒哦~

明 佚名 夏井货郎图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食
七月的冰箱必须要装满冰棍儿
不过不认识的牌子可不敢买
因为它们很有可能是“雪糕刺客”

宋 佚名 宫沼纳凉图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古人没有冰箱
但冰盘却是富贵人家的避暑标配
毕竟这种大热天儿
水果、饮品还是要冰镇一下吃着才爽
“冰雪唯旧宋门外两家最盛,悉用银器。”
——北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7月7日是小暑

小暑吃藕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习俗
“盛暑食饮,最喜清新,
是以公子调冰,佳人雪藕。”

明 吴彬 岁华纪胜图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不过和夏天最配的当然还是西瓜啦
一个大西瓜呀,中间劈两半呀
拿勺舀着吃,那才美滋滋

明 吴彬 岁华纪胜图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迎春别赐瑶池宴,捧进金盘五色桃。”
除了西瓜
桃子也是七月份的时令水果
奶茶店里的桃系果茶可都是热销款

五代 丁谦(传)寿桃图 局部 费城艺术博物馆藏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早熟的荔枝七月之前就已上市
但仍有一些还挂在枝头酝酿甜蜜

南宋 赵大亨 薇省黄昏图 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七月份的荔枝
一定要试试剥壳后冰冻的吃法
pc28走势咪牌汁水都凝作一团的冻荔枝如白玉一般
不仅不易上火
清甜的口感也更适合夏天

北宋 赵佶(传)写生翎毛图 局部 大英博物馆藏
七月“雨过蒲萄新涨绿”
那青翠的模样宛若玉石一般

南宋 林椿 葡萄草虫图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再等上一阵子
到了“夏半蒲萄正熟时”
就能得见“累累满架紫金垂”的景色了

元 佚名 草虫图对轴之葡萄 局部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和荔枝的吃法一样
将熟了的紫葡萄洗干净往冰箱里一冻
包你能品尝到什么叫做真正的
“入口甘香冰玉寒”

唐 此山 点心图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七月份的时令果蔬远远不止这些
什么莲实、红菱和香瓜
爱吃咱就可劲儿炫

南宋 刘松年 宫女图 局部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7月16日,入伏
“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
——《汉书·郊祀志注》”
三伏天分为入伏、中伏和末伏三个阶段
北方有“头伏饺子二伏面,
三伏烙饼摊鸡蛋”的俗语
伏天吃面的习惯
在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有载:
“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

清 徐扬 姑苏繁华图 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在这样的天气
吃点热汤面可以发发汗
不过以杜甫为代表的唐代人民
更喜欢吃凉水面败败心火:
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
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
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
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
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
愿随金騕褭,走置锦屠苏。
——杜甫《槐叶冷淘》
7月23日是大暑
这就意味着最热的一个时期开始了
在大暑天,北方的习俗是吃莲子汤
南方的习俗则是吃仙草
不管哪种冷饮
清凉消暑才是王道啊

明 佚名 夏井货郎图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休闲
七月“夏木阴阴正可人”
冷饮、空调虽好,却不能贪多
闲时往林间池边走一走

南宋 佚名 柳院消暑图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周末无事
找个自带柳荫竹林的
草堂小院儿坐一会儿
这样的纳凉方式同样很nice

南宋 佚名 草堂消夏图 局部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七月的荷花开得正好
可约上三五好友
乘舟泛湖,赏荷避暑

明 吴彬 岁华纪胜图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往远了走就去杨万里笔下最美的六月中西湖
看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想要近一点就到周边的荷塘
逗逗野鸭,采些莲蓬

清 佚名 十二月月令轴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再摘几枝荷花插进瓶里摆在房间
就把这份属于七月的浪漫带回了家


明 吴彬 岁华纪胜图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七月并非是荷花独秀的月份
萱草、百合、虞美人正开得热闹

元 张中 写生花鸟图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玉骨冰肌影香纱”的茉莉
和“孤姿妍外净”的栀子也已经开了很久
再不去看就只能等来年了


左:清 汪承霈 春祺集锦图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右:五代十国 徐熙(传)写生栀子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七月
田里的紫茄和豆苗
都在努力开花准备结果


左:元 佚名 草虫图对轴之葡萄 局部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右:元 王渊 蜻蜓图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你又准备如何度过这个七月呢?
评论区里晒出你的月度计划吧~
参考资料:
太原日报《古代农历六月的民间年节食风》
新华社《今日入伏,伏天的这些习俗你知道吗?》
来源:博物馆丨看展览
作者:觅渡君
编辑:邓汝濛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